月經周期的調節
月經周期的調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這個調節牽涉下丘腦、垂體、卵巢及子宮。
子宮內膜之所以有周期性變化是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卵巢功能受垂體控制,而垂體的活動又受下丘腦的調節,下丘腦又接受大腦皮層的支配。卵巢產生的激素又反過來影響下丘腦與垂體的功能。通常將下丘腦、垂休、卵巢合稱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
(一)下丘腦對垂體的調節
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通過垂體門脈系統進入垂體,調節垂體合成和釋放促性腺激素。
(二)垂體對卵巢的調節
垂體分泌卵泡刺激素與黃體生成素,兩者真接控制卵巢的周期性變化,促進卵泡周圍的間質分化成為卵泡膜細胞,使顆粒細胞增生,刺激成熟的卵泡排卵,使排卵后的卵泡變成黃體,并合成性激素。
(三)卵巢激素的反饋作用
卵巢性激素對下丘腦和垂體分泌活功的調節作用稱為反饋作用;使下丘腦興奮、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稱為正反饋;反之,使下丘腦抑制、分泌性激素減少者稱為負反饋。小劑量雌激素對下丘腦產生負反饋,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分泌,減少垂休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而大量雌激素既可產生正反饋又可產生負反饋作用。排卵前,卵泡發育成熟,大量分泌雌激素,刺激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和垂體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大量釋放,形成排卵前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峰。排卵后,血液中雌激隸和孕激素水平明顯升高,兩者聯合作用,使黃休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又受到抑制。
(四)月經周期的調節機制
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作用于垂體,使其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兩者作用于卵巢,促使卵泡發育成熟,并分泌雌激素。雌激素使子宮內膜發生增生期的變化。隨著雌激素濃度不斷升高,通過下丘腦使垂體分泌的黃體生成素增加而使卵泡刺激素分泌減少。在大量黃體生成素和一定量的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促使成熟卵泡排卵并形成黃體。在黃體生成素和少量卵泡刺激素的作用下,黃體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使增生期子宮內膜發生分泌期改變。大量孕、雌激素聯合又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分泌,促性腺激素減少,黃體萎縮,卵巢雌、孕激素分泌減少,子宮內膜因失去卵巢性激素的支持而萎縮、壞死、出血,促成月經來潮。卵巢性激素分泌減少的同時,解除了對下丘腦的抑制,下丘腦再度分泌有關釋放激素.又開始一個新的周期。如此反復循環,使月經能按期來潮。
下丘腦、垂體和卵巢激素之間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調節著正常的月經周期,其他內分泌腺及前列腺素也與月經周期的調節密切相關。而所有這些生理活動又受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的控制和調節。因此,神經系統在月經周期的調節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