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女都有哪些?中國古代歷代美女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06/13/2018 - 03:40
分類

注:此處的美女的美僅指外貌美。

妹喜(夏)

夏桀的寵妃。 妹(音“mò”)喜,一名末喜,末嬉,原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時,有施氏的首領把她獻給夏桀。夏桀對她十分寵愛。據《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載,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于膝上,聽用其言”。又據《帝王世紀》記載,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

妲己(商)

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人稱:一代妖姬。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根據《史記》的記載,妲己是有蘇氏諸侯之女,乃一個美若天仙、能歌善舞、國色天香的美人,在商紂王徵伐蘇部落時被好酒貪色的紂王擄入宮中,尊為貴妃,極盡荒淫之能事,酒池肉林等乃是紂王為博她歡顏而創,并為了討好她發明炮烙之刑。后被周武王所殺。

褒姒(西周)

《琱玉集》說褒姒性不喜笑,但“其一笑有百二十種媚”。因此,幽王為了博得她一笑,曾以“千金”之財征集能讓美人歡笑的“金點子”(這便是“千金難買一笑”典故的由來),但耗去許多錢財,試了很多辦法,或召樂工鳴鐘擊鼓、品竹彈絲,或命宮人歌舞進臨,或命司庫每日進彩絹百匹、撕帛以取悅褒姒,可她就是不笑。后來,朝中有個“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大奸臣虢石父,出了個餿主意,這便是有名的“烽火戲諸侯”。 

夏姬(東周)

夏姬春秋第一艷婦,也可以說是古代第一“大眾情人”的夏姬。鄭穆公之女夏姬,自幼生得杏臉桃腮,蛾眉鳳眼。長大后更是體若春柳,步出蓮花,具有驪姬、息媯之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之狐媚,是一個不知羨煞了多少貴胄公子的人間尤物,后世稱她為“一代妖姬”。

據傳夏姬在及笄之年,曾經恍恍惚惚地與一個偉岸異人同嘗禁果,并獲取返老還童、青春永駐的陰陽采補之術。因而既艷名四播,又聲名狼藉,家人只好把她遠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夏姬之名由此而來。夏御叔正值壯年而亡,有人說就是死在夏姬的“采補之術”。守寡后的夏姬“其狀美好無匹,蓋老而復壯者”。據傳,夏姬一直到四十多歲,仍容顏嬌嫩,皮膚細膩,保持著青春少女模樣。而歷史上的這位絕代艷女司,也確實以其罕有的獨特魅力為國君士大夫所傾倒,史書上說“公侯爭之,莫不迷惑失意”。她曾三為王后,七為夫人,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春秋有好幾個國家之亡都與她有關。

宣姜(東周)

宣姜,生卒不詳,春秋時代齊國公主,齊僖公的女兒,衛宣公夫人(后立為正夫人)。宣姜以美貌著名,被聘給衛國世子伋子為妻.但伋子的父親衛宣公聽說宣姜十分貌美,便將伋子支走,在淇水上建立新臺,迎娶宣姜,立為自己的夫人。

文姜(東周)

文姜(?-前673)是中國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僖公的女兒,魯桓公的夫人,齊襄公諸兒之妹(同父異母),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得知,齊襄公令彭生殺魯桓公。以才華著稱于當世,所以被稱為“文”。文姜是齊國國君齊僖公的次女,生得“秋水為神,芙蓉如面,比花花解語,比玉玉生香;真乃絕世佳人,古今國色”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息媯(東周)

息媯是春秋時代著名的美女,本系息侯夫人,楚文王滅掉息國后將其掠為寵妾。據記載,息媯之美由內而外,從骨到皮,可謂冰清玉潔,香艷四溢。她面若桃花,吹彈欲破,故楚國人都叫她“桃花夫人”。當時息國和蔡國是友鄰,蔡侯、息侯分娶陳國美女姐妹為夫人。蔡侯偶見妻妹息媯,便垂涎三尺,并由此引發兩國紛爭。雙方均求助于楚,于是讓楚文王坐收漁翁之利,得到這位絕色美人。據傳息媯入楚宮后,始終不肯開口言語。楚王十分惱火,想盡“烽火戲諸侯”之法也難博息媯一言,便遷怒于蔡國,發兵大舉進攻。

毛嬙(東周)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最初人們對她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

后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云:“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后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并不是“西施”和“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驪姬(東周)

驪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生不詳,死于前650年。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并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制造了“驪姬傾晉”、“驪姬亂晉”。

西施(東周)

西施,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被滅后,越王勾踐班師回歸,攜西施以歸。越王勾踐的夫人潛使人引出,負以大石沉于江中,曰:“此亡國之物,留之何用?”后人不知其事,訛傳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遂有“載去西施豈無意?恐留傾國誤君王”之句。又有言范蠡恐越王復迷其色,乃以計沉于江中,此是錯誤的說法。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中國歷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因此她排第一毫無疑問。

鄭旦(東周)

鄭旦是歷史上一位與西施齊名且同樣具有愛國情懷的剛烈女子。鄭旦好劍,性格剛烈。但多年來,西施是廣為人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而鄭旦呢,倒是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據說鄭旦和西施隔江相住,平時很少見面。鄭旦平時聽老人們講西施長得如何如何美,心里就暗自琢磨:自己已經長得很美了,這西施如此受人夸獎,說不定長得比自己還美,何不抽空去看看她,比比看到底誰美。之后鄭旦和西施比美的結果人們無從知道,只是傳說中,那天,姐妹兩個手拉手來到村外的四眼井前,坐在井臺上一邊說話,一邊照影。只見水中兩對明眸,4只鳳眼,含笑顧盼,相映生輝,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鄭旦的美貌與西施不相上下。

弄玉(東周)

弄玉,是秦穆公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是一個吹簫高手。有一天晚上,她坐在鳳樓中吹蕭。后來,做了一個夢。夢中一個英俊少年,吹著簫,騎著一只彩鳳翩翩飛來。少年說:“我叫蕭史,住在華山,我很喜歡吹簫,特地來和你交個朋友。”說完,他就開始吹簫,弄玉於是也拿出簫合奏。他們吹了一曲又一曲,這是一個多甜美的夢!弄玉醒來后,一再回想夢中的情景,對那位少年再也不能忘懷。后來,秦穆公知道女兒的心事,就派人到華山去尋找這位夢中人。沒想到果真找到一位名叫蕭史的少年。等弄玉見到蕭史,她真是太高興了,因為蕭史就是她夢里的少年!蕭史和弄玉結婚后,非常恩愛,兩人經常一起吹簫,在秦國幾乎時時可以聽到他們的合奏。關于這段故事,《東周列國志》上有“弄玉吹蕭雙跨鳳,趙盾背秦立靈公”的詳細記載。
 

趙姬(秦)

歷史上,如果把呂不韋比喻為政治導演,那么趙姬就應該是著名的政治演員,這一男一女在秦朝政治舞臺上上演了一場你唱我和,彼此照應,共同發展的千古史劇。趙姬本是一名妓女,卻成了一代皇后;呂不韋乃是一介小商人,卻左右秦朝的政治風云。至今,研究中國歷史,尤其是秦朝歷史的人無不萬千感慨,無不驚嘆!

虞美人(秦)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后,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漸漸從強勢轉為不利的地位,直至四面楚歌,走投無路。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為了不使項羽為難,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

衛子夫(西漢)

衛子夫(前2世紀-前91年),名字已失考,字子夫,中國漢代平陽(今山西臨汾)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青的同母異父姐姐。生有一男三女,男為戾太子劉據,女為衛長、諸邑、石邑三位公主。衛子夫建元二年入宮,第二年懷孕后被封為夫人。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劉徹長子劉據,被立為皇后。在她被立為皇后的第38年,即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蠱之禍中,衛子夫母子等人遭江充等人陷害,不能自明,自殺。十八年后漢宣帝劉詢以皇后禮重新厚葬她,追謚號曰“思”,建園置周衛。史稱孝武衛思后。

衛子夫以一頭烏黑靚麗的秀發,而聞名天下。

李夫人(西漢)

李夫人,李氏,生卒年不詳,中山(今河北定州)人,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之妹,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李氏平民出身,父母兄弟均通音樂,都是以樂舞為職業的藝人。后由平陽公主推薦給漢武帝,獲封夫人,深得漢武帝的寵幸,并為漢武帝生下兒子昌邑哀王劉髆。

漢武帝時樂官李延年有詞曲“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妹妹,武帝聞此曲后,遂納其妹為妃,史稱“李夫人”。

卓文君(西漢)

卓文君,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于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復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裈,與奴婢雜作﹑滌器于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卓文君又據《西京雜記》載,文君作司馬相如誄文傳于世;又載相如將聘茂陵人之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后世常將卓文君事用為典故。

王昭君(西漢)

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后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后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昭君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以其美貌與貢獻,探花一位非她莫屬。

班婕妤(西漢)

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漢女辭賦家,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之一。祖籍樓煩(今山西朔縣寧武附近)人,是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初為少使,立為婕妤?!稘h書·外戚傳》中有她的傳記。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F存作品僅三篇,即《自傷賦》、《搗素賦》和一首五言詩《怨歌行》(亦稱《團扇歌》)。
 

趙飛燕(西漢) 

趙飛燕,原名宜主,江都人(今揚州),趙臨的女兒,漢成帝劉驁的皇后,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后立為皇后。平帝即位后,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梢娝拿?,在李白心中,占有絕對的席位。在中國,她與晉代綠珠、唐代楊貴妃并稱為“古代中國三大杰出女舞蹈家”。心腸狠毒。

趙合德(西漢)

西漢成帝昭儀趙氏,名合德,成帝皇后趙飛燕之妹。原是陽阿公主家舞姬,由趙飛燕引見給漢成帝,深得皇帝寵愛。傳說趙合德生得體態豐腴,較趙飛燕更得皇帝寵愛,留下溫柔鄉和禍水的典故。 毒婦。

鄧綏(東漢)

和熹鄧皇后(81年-121年),諱鄧綏,為東漢和帝之皇后、東漢女政治家,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

鄧綏一入宮,就以絕色的容顏贏得了眾人的欽羨。亭亭玉立的她,皮膚皙細,滿頭秀發,廣額修眉,鼻若懸膽,一雙鳳目閃著聰穎的神采,稍顯蒼白的面頰上又略帶桃紅,透出幾分撩人的風韻。站在那里,端莊秀麗,體態婀娜,飄飄然不啻嫦娥下凡。

章德竇皇后(東漢)

章德竇皇后(?~97年),史佚其名,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父親竇勛娶東海恭王劉強的女兒批陽公主為妻,她是其長女。建初二年(77),在馬太后(即明德馬皇后)主持下,漢章帝劉炬在長樂宮中選妃,竇皇后與其妹以及宋氏姐妹、梁氏姐妹一起入選,都被封為貴人(地位僅次于皇后)。貌美,性悍妒。

貂蟬(東漢)【傳說】

貂蟬,在關漢卿的劇本里記載此女名為任紅昌,山西并州(今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愿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里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后,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后,心懷不滿。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而貂蟬也跟隨了呂布。呂布死后貂蟬不知所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只有兩個人物沒有記載去向,其中就有貂蟬。而根據我對三國的研究,我認為貂蟬最終是跟隨了曹操,而關羽之所以后來又反叛曹操投奔劉備,就和貂蟬有關。

相傳貂蟬在后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云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歷史上有很多關于貂蟬的傳說,而我看過的就不下十余種版本,其中更是有傳說曹操、諸葛亮和關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見其美。位居第二,實至名歸。

大喬、小喬(東漢、吳)

小喬在三國時歸屬吳國,國色流離、資貌絕倫。是當時有名的東吳美女,同時她與姐姐大喬,合稱“二喬”,據傳都為絕世美女。小喬,正史作小橋,原名:喬倩,大喬則原名:喬瑋,小喬為喬公(喬/橋國老)次女,大喬之妹,周瑜之妻。

甄宓(東漢、曹魏)

甄宓,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后人,父親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后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后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封她為文昭皇后。漢亡之后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后、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內使賜死她,葬于鄴。曹植為了紀念她,寫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賦》。甄皇后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后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范,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她創造發明的“擰旋式”發型很美麗。據載:她初入魏宮,宮中有一綠蛇,她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她仿效而梳成發型,每天皆同蛇形變化而梳發不同,取名為“靈蛇髻”。

曹植《洛神賦》中認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贊賞,可見其美艷程度必然要進前十。

綠珠(西晉)

綠珠,傳說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今廣西博白縣綠珠鎮),絕艷的姿容世所罕見。古時越地民俗以珠為上寶,生女稱為珠娘,生男稱作珠兒。綠珠的名字由此而來。石崇為交趾采訪使,以珍珠十斛得到了綠珠。亦有一種說法,因為石崇以珍珠買下她,所以名珠。

蘇小?。淆R)

蘇小小,史書中沒有記載的青樓才女,傳說中的名妓,曾經是男人心中的一個夢。傳說她愛過一個叫阮郁的豪門公子,愛也是愛得轟轟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親招回,不準再與蘇小小來往后,蘇小小也僅難過了一些時候,便放下了,照舊與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來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杭州西湖有蘇小小墓。

李祖娥(北齊)

李祖娥,是北齊文宣帝高洋的皇后?!侗饼R書·文宣李后傳》描繪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文宣帝高洋是個著名的性虐待狂,嗜好用鞭子抽打嬪妃,甚至當眾殺掉嬪妃。只有李祖娥一直受到高洋的禮遇與敬重??梢?,在高洋心目中,這李祖娥是無人能替換的絕代佳人。高洋死后,其子高殷即位,尊李祖娥為太后。不久,高殷被廢,高洋弟高演當皇帝。高演早逝,武成帝高湛(高洋另一胞弟)繼承皇位。高湛垂涎這位兄嫂的美貌已久,即位后就逼迫李祖娥與之淫亂,還使之懷上身孕。李祖娥生下一女后弄死不養,高湛即殺李祖娥的兒子,又剝光李祖娥的衣服用棍棒亂打,最后送至妙勝尼寺做了尼姑。北齊滅亡后,她被俘獲送進關中長安?;蛟S是李祖娥的不幸遭遇,才沖淡了其“橫絕千古之麗”的美貌。

馮小憐(北齊)

馮小憐可說是北齊王妃中最著名的女性了,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人兒,名字緊緊跟在古代四大美女之后。馮小憐是時代北齊后主高緯的淑妃,原是皇后穆黃花身邊的侍女,是后來才躍上枝頭作鳳凰,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她的嬌媚與荒唐,使北齊帝國遭到覆亡的命運。

張麗華(陳)

張麗華,世人曾稱她為“人間嫦娥”。據史載,張麗華飄逸若仙,“發長七尺,其光可鑒,性敏慧,有神采”,每當她顧盼凝視時,更顯得光彩照人,映動左右,直讓陳后主神魂顛倒。另據《煙花記》記載,張麗華所居結綺閣別稱“桂宮”,陳叔寶每次采宴樂,呼張麗華為張嫦娥。陳叔寶那首著名的《玉樹后庭花》,便是贊美張麗華的。當年隋軍滅陳時,久慕張麗華美艷的楊廣曾傳令留下這位“人間嫦娥”,但時任隋軍元帥長史的高颎卻說:“昔太公蒙面以斬妲己,今豈可留麗華!”于是,將張麗華斬于青溪。此舉也成為后來高颎遭殺身之禍的一大原因。

侯夫人(隋)
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并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于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侯夫人最后自縊而死,一個美麗的才女,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身后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讓后人讀來輒用傷懷。
《春日看梅》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張出塵/紅拂女(隋、唐)

張出塵本是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于楊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稱為紅拂妓、紅拂女。
張出塵是李靖的結發之妻,也是李靖的紅顏知己。張出塵雖然在所謂正史中默默無聞,但在野史與民間傳說中,卻是一個奇女子,是隋末“風塵三俠”之一。

紅拂女,杜光庭所著唐人傳奇《虬髯客傳》的女主角,與李靖、虬髯客并稱為“風塵三俠”。本名張出塵,排行第一,楊素府中家妓,因手持紅拂而得名。年輕貌美、機智果敢、風姿颯爽,慧眼視出李靖與虬髯客的不凡,嫁與李靖為妻,與虬髯客義結金蘭。

 蕭皇后(隋、唐)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后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歷經隋煬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后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后宮中的昭容,如果說蕭皇后不是大美女,那還有天理嗎?

武則天(唐、武周)

武曌(zhào)(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又被稱為武則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尊號為天后,與唐高宗李治并稱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后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結束,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為東都。神龍元年農歷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后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上官婉兒(唐、武周)

上官婉兒(664年-710年7月21日)即上官昭容,唐朝陜州陜縣人(今河南三門峽)。唐代女官、女詩人,唐中宗的妃嬪,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孫女。上官儀獲罪遭誅后,上官婉兒隨母親被發配入內庭為奴,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得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可謂才華絕代。中宗年間,封為昭容,執掌朝綱,權勢日盛,左右朝政,期間大設修文館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引領一代文風。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了上官婉兒的墓葬。

楊玉環(唐)

楊貴妃(開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號太真,蒲州永樂(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楊玉環起先嫁給了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之后又進宮成為唐玄宗妃子。安史之亂后,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

魚玄機(唐)

魚玄機,女,晚唐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初名魚幼微,字蕙蘭。咸通(唐懿宗年號,860—874)中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進長安咸宜觀出家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人。魚玄機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詩》。有《魚玄機集》一卷。其事跡見《唐才子傳》等書。魚玄機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

周嘉敏(南唐)

小周后(950年-約978年),方享年28歲,五代十國后期南唐國主李煜的繼后,是大司徒周宗之次女,是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比娥皇小14歲,李煜與娥皇結婚時,小周后年僅5歲。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年混沌未開的小女孩已出落成15歲的婀娜少女。史書上并沒有記載她的名字,(有一說,名周嘉敏或周薇,字女英),是聞名于天下的絕色美人,容貌美麗,棋藝精湛,愛好奢侈享樂。因娘家姓周而稱為周后周后有大小之分,大周后字娥皇,小周后名字不詳,兩姐妹都是錢塘美女。

花蕊夫人(后蜀、北宋)

先為孟昶愛妃,后被趙匡胤招入宮中。代表作:述國亡詩
宋滅后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后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采桑子》,因軍騎催促,只得半闋,卻一字一淚。 

李師師(北宋)

李師師,北宋角妓(才貌出眾的名藝妓、交際花,與賣淫為主的色妓有別),汴京(今中國河南省開封市)人。事跡多見于野史、小說。小說《水滸傳》對她有過描寫。李師師早年艷滿京城,在仕子官宦中頗有聲名,她與宋徽宗的故事也傳為佳話,而宋徽宗被擄,北宋亡后李師師的下落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李香君(明)

李香君又名李香,蘇州人,為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復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后,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柳如是(明)

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于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

董小宛(明)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蘇州人,歌妓,“秦淮八艷”之一,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董小宛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后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

陳圓圓(明)

陳圓圓((1623年4月3日-1695年5月16日),字畹芬,原姓邢名沅。中國常州武進(今江蘇境內)人。曾是姑蘇名妓,亦為清人張景祈所評選的秦淮八艷之一,后為明末山海關名將吳三桂妾,最終被李自成手下劉宗敏擄走成為其妻。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遂引清軍入關。冒辟疆后與董小宛結合。據說陳圓圓跟吳三桂到了云南,后出家為尼,又一說自縊而死。被后人附會為明末清初“秦淮八艷”抑或“江南八艷”。

香妃(清)

香妃即容妃(1734年10月11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維吾爾族人。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清高宗時為和貴人、容嬪、容妃。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卒,享年55歲。乾隆五十三年(1788)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之裕陵妃園寢。

欧洲最强rapper潮水免费_国产videosex高清_A片在线观看无码国产不卡_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